胡湘梅:共建清廉联合体 打造廉洁文化创新阵地
发布时间:2023-09-27 浏览次数:

青年学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后备军、接班人,帮他们扣好走进社会的“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培植廉洁文化土壤,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中的新领域、新课题。打造市域内集政府、高校、园区、企业于一体的廉洁文化联合体,使之成为校企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校企廉洁教育“双师库”、校企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探索廉洁文化共建共享共融共成长模式,是一种机制创新,更是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

基地共建,发挥校企内外基地“双平台”功能。借鉴教育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模式,基于湖南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基础,高校可依托园区,发挥联合体的功能定位和产教融合的优势,在政府有关部门统筹指导下,联合相关高校与企业共建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一方面,有效发挥联合体校内廉洁基地的主渠道育人功能,有力促进职业教育实践创新和廉洁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与当地红色教育基地、廉洁教育基地及各类场馆等单位协商,在园区、企业共建高校课外廉洁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定期组织师生和企业员工参观体验、研学交流,把学习教育从学校课堂转移到工厂车间,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企业员工的政治素养和廉洁意识。通过共建可触、可视、可学、可研的校企内外廉洁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廉洁文化接地气、扬正气、存底气,共同打造廉洁文化传承创新阵地。

人才共育,发挥校企合作“双主体”作用。教育部文件明确了市域产教联合体要突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必须把人才培养摆在首要位置。高校应主动和企业对接,把廉洁文化建设要求嵌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课程思政建设中,实行廉洁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发挥好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做深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高校与企业可联合开发廉洁文化教育实践能力项目,共同制订优质教学评价标准,在教材开发、课程建设、资源库建设等方面深度合作,发挥企业的协同育人作用。比如,学校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进、产品升级,这其中需要的“工匠精神”本身就是廉洁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企合作致力于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廉洁文化就在此阶段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企业廉洁文化对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的熏陶,更是一种规矩和制度的约束,引导学生在“他律”中学会“自律”,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遵规守矩、廉洁自律打下基础。高校与企业建设廉洁教育“双师库”,“走出去”和“引进来”,进行双线培育发展。学校老师“教廉”和企业导师(师傅)“导廉”,为大学生成长就业扣好“第一粒扣子”;高校师生利用学术研究等资源深入行业企业开展培训或者宣讲,开展清廉志愿者服务,促进融汇交流。校企“双育”机制不仅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也为企业培养具有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生力军,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双赢”。

文化共融,发挥线上线下“双主线”效率。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繁荣需要与时俱进。联合体可在分类实施上差异化,针对主题教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深度融入,对资源进行优化和共享,实现“多赢”“共赢”。线下,联合体各单位可开展共建活动,形成浓厚的崇廉尚洁氛围。比如国家“双高计划”学校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雨花经开区及相关企业组成的清廉联合体,分系列开展“清廉家风青年说”“清廉师说”“清廉单元示范共建”等系列清廉主题活动,先后共有10所职业院校、多家企业上万人参与相关活动。线上,联合体各单位可运用新技术,创新“人工智能+教育”宣传教育载体,赋能廉洁文化建设。如,联合体各单位依托省级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等各类资源库,打造立体化网络思政平台矩阵,丰富廉洁文化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拓展利用廉洁文化资源空间。通过举办各种生动活泼的廉洁文化活动,实现廉洁文化的立体化、可视化、均衡化,真正让廉洁文化“实起来”“立起来”“活起来”“火起来”“强起来”。